2020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 二维码
62
发表时间:2020-12-02 16:52 原标题:江小涓:新发展格局是面向“十四五”、2035的重要战略部署 来源:中国企业网 2020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于12月1日-2日在广东东莞举行,会议主题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勇于创新担当奉献”。会上颁发了第十一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表彰2019-2020年度全国优秀企业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出席活动并发言。 以下为发言内容: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参加中企联这样一次盛会,我来得主要任务是听王忠禹会长的讲话,听各位企业家的高见,向各位优秀企业家表示敬意,我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新发展格局是这次中共五中全会提出的最重要的面向“十四五”、2035重要战略部署。关于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双循环畅通基本战略思路,是这段时间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一、内循环为主:国内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就是用大通道外循环弥补国内短腿的问题,然后促进了增长和就业,中国奇迹中间重要的因素就是不断扩大开放。但是随着经济体量的加大,国内市场增长以及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减弱,外循环的作用在过去十年本身是在逐步下降的,从比重上来看是下降的。 这种转变的内部原因是国情的变化,国内市场扩张和国内要素禀赋的变化。这几个共同因素所造成的。 开放初期,我们依靠大口径的外循环带动增长,外贸依存度从改革开放初期14%一路走高,2006年达到了64.5%,开放的水平在全球都是非常高的外循环的比重。到2019年逐步回落到35.6%,总体上来看,外循环在国民经济中间地位显著增强,同时呈现出先上升又适度回落的趋势。我们到了大国的平均位置,体现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是自己外贸依存度在下降。二是国家相比,我们到了大国的平均状态。 国内条件改变之一:国内要素禀赋结构改变。 自己内部导致出口比重下降的重要变化,最重要是国情的改变,理解中国国情总书记三次讲话讲到要素禀赋的改变,什么叫要素禀赋的改变呢?在改革开放初期,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占全球比重,那时候国内要素匹配度非常差的经济体,劳动力占全球23%,中间是土地、淡水和石油储量占全球的1%—7%,国内投资的能力占全球的比重大概是2%,技术研发大概占全球的1%。这是改革开放初期要素禀赋结构。发展道路其实是没有选项的,要想快一点发展,要想有一个比较充分的就业,要想更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选择是给定的。首先,有那么多的劳动力,将近7亿是在农业,是极低收入的劳动力,非常希望能够进入到现代生产过程中间,能够提高收入,能够改善生活的质量。大的劳动力群体,几亿人给钱就愿意干,大概是这样的状态下,基本上处在隐蔽型失业状态。劳动力非常廉价,而且做好了充分吃苦心理准备,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个要素。倒数两个因素,在那么多劳动力想进入现代生产过程中间去,一定要和资金、技术相匹配,那两个实在是太短项了。生产要素也是正常交易对象,多的东西就便宜,少的东西非常昂贵、非常稀缺。选项就是尽可能用很少的资金和技术匹配尽可能多的劳动力,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定会非常快发展起来。毕竟国内消费者有自己的消费愿望,不愿意总是穿鞋戴帽,那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想看看电视、听听广播,我们想有生活质量的改善,国内需求对相对技术资金密集商品的需求还是非常强劲的,从当时进口就可以看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积累速度比较慢,开始大量吸收外资和吸引国外的先进技术,尽快把短线补上去,这就是必须要做的宣传。即使这样,国内市场仍然消费不了那么大比例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当时劳动力只有全球的5%,资金占全球的25%,劳动力很贵,发达国家都是一样的。他们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上是没有优势的,所以中国可以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加快发展,需要大量的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大量的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到了2019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变了多少呢?劳动力已经不是最最有相对优势或者相对比较富裕生产要素了,占到了全球的20%。但是我们的投资能力已经占到了全球将近30%,今年肯定会过30%,技术投入占到全球的22%。完全可以预期将来中国大概是什么样的发展模样,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一定会下来,这都是很大的变量,几亿人相对收入确定是非常重质量的过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应该是缺乏竞争力的。 资金相对来说是比较富裕的,技术相对是比较富裕了,但是中间三个短腿天然禀赋,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积累的,水、地、石油都是比较缺的自然资源。可以想象,**,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那么大批量带动100亿GDP经济体量经济体加速发展,它的比重一定要下来的。第二,资金还是会走出去,无论对它是什么样的看法,国内是相对剩余的资金,大家很缺钱,但是从有钱人来看寻找到相对高稳定和低风险收益,其实是越来越困难,所以一定会想办法到更缺资金的地方获得更高的报酬,这也是资金的很天然的走向。中间这几项要么进口,要么节省用,要么到海外拿资源,没有太多的想象就是这样几条路子可以走。刚才听到山东黄金(24.320, 0.21, 0.87%)陈总说,要到海外开矿,我想这是****现代要素禀赋,我们有资金,我们有那么好的企业,有实力,自己很缺矿,在国内倒来倒去效率不高,边际产出率起不来,下一步发展大概是什么样的样子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国内要素禀赋的改变使我们依靠原来大量出口带动国内增长的比重会下来,这是国内的变化。 二、内循环为主:国际变化 国际环境反全球化,大家感觉到全球化没有以前推得那么快了,背景是经济层面的重大变化。全球在1980年到2010年30年中间快速推进的,在过去十年进入了调整期。在此前30年的快速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的时候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说一件事情,其他人需要全景的描述。从经济体的角度、产业的角度、企业的角度看一看全球化是什么样的状态。 经济全球化:从国际贸易看 全球贸易对全球GDP的贡献,这是最宏观的角度贡献。从1980年到2010年,上世纪80年代到这个世纪前十年贸易占GDP的比重还是比较明显上升,一共有30年贸易比重能上这样的台阶也是很大的上升。2010年之后贸易占全球比重是在下降的,这就表明这十年有所回退的,从全球经济GDP和贸易的关系来看,前30年确实是在快速发展的。 经济全球化:从经济体角度看 二战以后一直在演进,到这个世纪前十年演进特别清晰,清晰在加强,说明分工程度在加强。初级产品出口国,优势就是有东西,很多是石油输出国,经济体是建立在这样分工模式上的。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国,主要是在东亚和南美部分,他们依据的是质量好的劳动力,大规模的生产降低成本,向全球销售,这是制造业出口国的优势。高端设备和高技术的出口,主要是在北美和西欧。各个经济体在全球中间是有一个分工的,各自按照各自的优势出口不同的产品相互交换,然后构成全球的经济体。随着通讯成本的下降,特别是交通成本的下降,分工变得越来越低成本,越来越发达,所以到前十年演进成特别清晰的全球分工。 经济全球化:从产业链角度看 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在全球生产产品,随着80年代中国开放,全球交通成本的下降,原本在少数地方生产的产品可以从产业链扩展到更多的国家中间。两个想法:一是那个地方交通成本很低,二是一个大市场。很多国家对当地销售当地成本是有要求的,到主要的市场所在地,会获得市场优势。这两个因素使得看上去并不复杂的产品,这台车在这个图上只有一个经济体不能完整的生产,其他经济体都可以完整的把这个车生产出来,但是分工带来更多的好处,所以就全球链上生产这个产品。 有些产品是技术非常复杂的产品,这种产品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够完整制造的,所以只能集合全球的优势,生产**品质的产品,能够集合各个国家优势的技术的能力生产出来一台高技术产品。技术复杂产品很少有一个国家为主制造,都是全球化的产品。从产业链分工的角度两种类型:**种自己能造,但我不造,第二种我造不了,我们一起造,两种类型都在发展。 经济全球化:从企业角度看 全球化在加快发展,这是财富500强中间排名前25位的**的跨国公司,09年上一轮扩张末端期的时候,跨国指数,雇员国外比例、资产国外的比例和销售国外的比例三项指标构成。2009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高达56%,在前30年,从不到40%,一步步提升上去的,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大企业国际化程度也是非常高的,平均都超过了一半。 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分析: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很简单,各自有各自的优点,也就是说有着禀赋的优势,划分垂直的分工,有资源、制造能力、技术等垂直的分工体系,之外有很庞大水平分工的体系,各自都有生产能力,理解这一点对今后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有生产能力,但是全球化依然在发展。美国、日本、德国都能生产汽车,但是汽车交易是非常发达的,有规模生产,也有产业的特性,也有消费者的偏好,甚至有品牌自己的形象在其中。不能说我现在能造我就自己关起门造它,这不是全球化时代好的选项。这是全球化发展原因的分析。 全球化在最近10年调整回缩:最近十年在退,九年时间掉了3个点,掉得速度不算慢。2009年的数字**跨国公司全球化程度达到56%,但是在2016年的时候退回到了48%,为什么选择2016年,上一届美国政府上台的时间,全球化的调整是很基本面的因素所决定的,个别政府、个别人的偏好是定不了这么重质量全球基本面的变化。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往回退了好多年,才会有从56掉到48重要的变化。 全球化内在推动力减弱:边界、技术、内卷、回缩。 我们什么东西通过努力可以改变?传统全球化的改变挺难用人力将趋势调过来,一是分工的边界、二是技术变化,三是东道国的内卷,四是母国回缩。 边界:全球化分工触及合理边界 企业离散型的制造产品、可拆卸的制造产品,拆成多少件放到国家制造呢,是需要比较的。拆了以后,不同国家的生产成本有优势,市场有优势,但是拆得太细了,技术匹配的优势、稳定性的优势、产品一致性的优势和运输成本都会有问题。到一定的时候,就稳定下来了,不能不断再扩展某一个产品的全球产业链的分工。 经过过去30年的分工,绝大部分制造业产品相对处在稳定情况了,2010年以后,大的离散型的制造业在继续扩大生产国家数量已经变得很罕见了。这辆车从最初的4个经济体拆到8个经济体之后,就不再拆了,再拆细,再运到第三国装起来就没有必要了,产品合理和技术天花板到达一定的状态。 技术:以往全球分工的合理性下降 技术进步使原来分工合理性下降了,挑了三个和中国关系比较大的。新能源车发展在乘用车中间占比较大的比重,对全球石油贸易是非常重要的冲击因素,全球石油贸易中一半用来开车的,只是说新能源车比重没有到那个份上,随着网联车的发展,前景马上看得到。 机器人(13.770, -0.07, -0.51%)替代的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的优势,终端制造产品中间,替代速度还是挺快的。好在我们现在已经脱离了完全要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来立国的阶段。但是对我们后起的国家,对我们国内中高端制造业劳动力本身的有时会带来一些冲击,削减掉劳动力成本的优势。 3D打印机,全球生产有垂直分工,各个国家的优势不一样,也有水平分工,水平分工因素比较多,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规模经济。我们是一个大国,有大规模的制造业,有大批量的生产单品成本非常低,快速迭代,产品质量也很好,有一个完整的国内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但是3D打印必须是分布式生产,在有些产业中间削减掉规模经济的优势,比如说比较推进快的是非常高精成品的生产,像助听器,3D打印机已经不需要在少数国家制造,送到各个国家使用,已经在改变这个趋势,削减掉全球助推器贸易15%,在一个医院放3D打印,非常个性化,根据每个病人的耳廓和耳道一台一台打,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把规模经济的有时会削减掉,分布式的生产随着将来智能制造化设备、网联技术的发展,逐步有一个比较大规模的放量。 内卷:东道国努力延伸本土产业链 内卷是表达全球化过程当中的状况。刚刚开始分工的时候,每个国家只能生产中间的一小部分,因为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员工等很多因素。开始生产一个外壳、生产一个不重要的零部件,一步步往里渗透,把更大部分的生产拿到国内来,行话叫提高一个出口产品当地化成分或者要求在国内销售的产品有一个当地生产的比重。并不是所有的经济体都能做到这一点,一般还是原始分工是平的,比较力量强大的国家或者是企业开始往回不断收,原来分布在其他国家工序和零部件的制造,慢慢就变成一个个区域大的东西出来,我们算是做得比较好的,从每一个经济体来讲,都希望本土能够多生产、多有就业的机会、多有产值的创造,也是非常自然的过程,只是看谁能做得比较强。我们真的是做得非常好,前些年我们会把稍微周边的吸一点,这些年直接对韩国和日本企业能力拿回来生产。如果放到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原来全球价值链分布在30个经济体上,均匀分布,现在非常集中分布在其中4、5个经济体来做,这叫东道国的努力挖掘。 回缩:发达国家的回流与再工业化 制造业回归不是特朗普喊的,奥巴马喊了十年,那时候回不去,没有竞争力,随着中国海外竞争对手劳动力成本在上升,美国那么多州已经投了很多的投资企业在哪里,我问了一下成本情况,大体通过自动化设备改造之后,劳动力成本大概只有5%,30年之前在中国生产,向美国运输时候,中国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1/40,现在成本变成1/4,本来比重很低,低不了多少,加上运输和贸易摩擦、不确定的因素,从经济上来讲完全不需要在中国生产运到美国,完全可以在美国生产在北美销售,所以变成了回归,这是中国企业投资。美国本土的企业回去匹配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从经济上变成可选项了,逐步就开始了。 四个原因导致上一轮全球化在最近十年大体上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这样的变化。下一步往哪儿走?要看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做一个很准确的预测,我个人感觉,经过这七八年的调整,相对进入稳定期,只要各方相对优势不发生大的变化,相对稳定在这样的状态,继续往前走一段时间,这是传统全球化优势。 刚才就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环境变化和国际环境变化做了简要介绍。 三、外循环赋能:新的全球化趋势与机遇 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靠全球做的话,这是根本带不动的。下一步对国外市场和需求开放要求,仍然是非常内在的,也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新的全球化带来什么样新的机会呢?一是国内要素结构依然有短板。二是数字全球化迅速发展。三是中国在数字全球化中有特殊优势。 开放给我们自己提供机会,开放给我们提供加快发展**的机遇,我们自己已经变成过程中间非常主动的一部分。 国内依然有短板:石油进口持续增长 国内要素禀赋有三个短板,没有多少选项,**省着用,我不用油,我用煤替代,我们已经努力了很多年,煤炭清洁能源,生物质能源和核能,但是一时替代不了,用油量持续在上涨,石油进口比重还是比较高的。大量进口大豆,大家觉得明明能种为什么要进口呢?今年要过1亿吨的进口,一定要理解,进口大豆是进口土地。国际贸易中间有的是可流动的要素,资金、技术甚至劳动力。为什么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呢?因为劳动力流动不算太好,搭载在商品上,让中国劳动者在全球就业。进口油和大豆,富含水和农产品(6.880, 0.05, 0.73%)就是进口农业要素,搭载一个载体上进口,大豆一吨大豆8—10亩地,一亿吨豆进口节省多少最最短缺土地要素的资源,在安全和粮食、油质基础上做调节,这是必须做到的。没有很好的外部循环调节的话,要素匹配度非常差,形成不了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是服务,各种要素的边际产出相同的时候,才有很好的要素匹配的效率。长期进口一些短缺能源资源这是必须的。 数字全球化迅速发展:在全国传统全球化减缓的同时,数字全球化非常快速的发展,一共四类。 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都是与数字技术相关的,这一类产品在各自产量中间全球化程度占到生产量的一半。数字服务中间,数字贸易会占到全球数字服务产出的一半,开始就是很高比例全球化的产业链。 制造业+数字服务:使制造业产品的价值中有更多的服务增加值。比如出口工程机械,以前机械出口到80、90个经济体,有的非常遥远,所以维修是很困难的。最早的时候还是每个企业自己做售后,2000年前后在每一个区域或者当地的服务商服务所有品牌工程机械。现在有了数字化的平台,有了物联网之后,可以把卖在全世界的每一台设备联在网上,远端对其进行检测和维修服务,也可以在网上进行维修和在线停机启动等服务,可以把原来需要人工提供检测、维修服务的量减低80、90%,非计划停机消除掉了,带来了设备出口价值的提升,卖裸机一个价,带三年服务、五年服务可以选价,凡是带服务价值的提升和裸机服务就是全球贸易中间搭载在制造业上面服务价值,所以我们叫在数字化时代有可能出现先制造业+数字服务以后带来制造品贸易的价值中服务的增加值在增加。 服务+数字技术:这也是非常新的,服务在传统经济学叫不可贸易产品,老师和学生必须同时同地,课上完了服务供给和消费就结束了,音乐消费、保安服务都是同时同地不可错时错位的服务,有了互联网以后,有可能错时错位,我在这儿讲课,海外学生可以听到,清华讲课武汉的学生可以听到,维也纳的音乐会中国消费者也可以听到,都是远端提供,服务业做到制造业全球分工的形态,不可能做到把一个服务切成不同的片断,每个国家**势服务者提供组合完成的服务,可以想象这个有多么的困难,低时延,5G技术的应用,服务迅速出现全球分工式的服务这种形态的出现,带来了很多增长潜力的可能性。 音乐会最典型,特别是多人音乐会,因为音乐对时间延时要求太高,稍微远距离的传输很难想象,会同步传过来,有了5G技术之后,全球音乐家就试着在不同的州,在蒙古、西班牙、德国、瑞典、美国、日本6个国家的音乐家拼凑了全球分工式的拼凑了一台音乐会带来的效果是完全和现场没有任何的违和感,有40秒的音乐会请大家听一下。和现场听得效果是一样的,一定需要非常好的通信技术支撑才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地消费者听到这个音乐的片断传输了2万公里,而且从全球不同地点传到你的耳朵里,没有任何时延的违和感。 服务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比制造业全球分工将来会更大,因为制造业再有本事,批量大,还得一吨钢一吨钢生产,一台车一台车生产,复制性的服务产品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真正出现了赢者通吃服务可能性。对地域性、区域性、市场瓦解、收入分配的改变带来特别大的挑战?在新的全球分工出现什么样新的变化呢? 研发+数字技术:大家非常关心研发,在数字技术以后,环球研发者可以现场协同,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从2010年以后这是特别快速发展的趋势。中国在此过程中间并不落后的。全球研发网络快速发展,所谓全球共创的研发网络是多个国家企业共同研发一项新技术,这叫全球共性研发网络,在本世纪之前基本上四大家占了全球研发网络90%,美国、西欧、日本、德国。这个世纪开始两个双头异军突起,韩国和中国。两家在全球研发网络中间占了1/4,其中中国占到了将近20%的位置,在全球共性研发网络中间的贡献是有一些指标衡量的。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间,既是全球趋势也是中国企业发展很快的机会。 这是刚才所讲的全球研发。 我们在数字全球化中优势:数字全球化中间太有优势,新一轮全球化中间,人口最多,数字消费在中国有点人喜欢,就是一个大群体,就可以成长起来,变成全球的,在同样文化人数比较少的经济体中间是比较困难的,数字消费太有利了。制造业**规模,制造业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优势。听到几位老总讲,我们在全球有很大的能力,你要没有一个背后中国**的制造链条和制造体系,在全球拿大项目是非常困难,在很多经济体中间操作有很大的难度。自己有背后庞大的国内制造体系的话,在全球最厉害的头部企业才可以做到,这是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制造业时期不需要体量很大,而是需要网络高端,支撑起来全球的生产网络。研发能力快速提升,参与全球合作创新能力大幅度的提升。拥有一批非常好的先进的数字企业,中国的企业在“十四五”期间无论哪个行业一定会成长起来全球头部企业,特别有信心,非常有活力的企业是存在的。 全球研发网络中间ICT网络,这是全球研发网络最活跃的十个节点,中国已经占有两个城市,一是北京,二是上海。我们在全球共性研发网络中间排前十个大的贡献者角度。 科学研究挑的是生物技术,这也是***的一部分,参与全球共同科学研发是以共同作者衡量的,一是东京,二是北京。中国已经有进到全球科学网络中间最重要的贡献者之一,技术网络中间上海比北京要大,科学网络中间,北京这么大,上海一点,北京人爱写论文,上海人爱搞技术,还是有不同的特点所在。 企业在中国这么多年和全球指标相拼比的时候,总是企业走在最前列,这是全球工业4.0时代灯塔企业,这不是我们评的,这是世界经济论坛和波士顿咨询评的,到现在评了5批,一共54家,中国有16家。我们**次在科技领先方阵,中间切走**一块,我们切走30%的部分,和企业规模和盈利,将来能不能更好的成长是一个问号,纯粹是数字化程度衡量的,其中四家企业也都看过了,非常有优势。 企业更是进一步在全球领先,新一轮全球化中间,全球化在提高水平和升级,中国参与全球化位次和此前30、40年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中间加入进去是重要贡献者,在高端和大家共享很多的技术,这一点一定要理解到位。 四、双循环畅通:高标准市场体系与高水平对外开放 双循环畅通:内部大循环要真正转起来,有很好的带动力,还是需要改革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改革的定位是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外循环能够畅通和赋能,一定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对开外标准基本定义就是从政策性的开放转向规则指定型的开放,使它变得更稳定可预期可持续,要做好的话需要首先把国内的事情做好。 以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高质量内循环: 一是优化内需结构扩大消费比例。在国内三件大事儿通过改革有明显的改进扩大内需中间的消费比例,包括今年,今年比较特殊,内需仍然依靠投资在支撑,不是意愿的问题,而是相对制度设计的问题。 二是更好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作用。十九大之后,这句话变得非常突出,竞争政策基础作用,包括资源配置中间要素配置中间市场发挥基础性的作用,高质量发展和此前的发展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不再单纯靠扩量的基础上发展,要靠提高现有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资源的产出能力带动增长就是让好企业越来越多的有更大的市场,在基本不变的存量市场如何提高效率呢?一定是高效率的企业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好企业能够尽快扩张生产,而且多年优胜劣不汰对企业不好的状况,竞争差不多,过两天又回来了,非常困难的状况,更多发挥竞争政策基础作用,让市场更好配置资源,背后有政策导向含义。 三是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背后带来一些变化,以出口为主的时候,城镇化一定在沿海出口地区加快部署,变成内部大循环为主的城镇化,在中国现在的时期,相当靠消费的扩张带领的,人口流动的方向,比如说中西部整体服务业水平比较好的,可能就会变成人口流动的聚集期,会带来人口流动的区域和行业分布的变化。所以,国内大市场、大循环能够继续给中国有足够动力带动的话,国内这几条改革必须要破,而且必须快见到成效才可以。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这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中间的原话,坚定不移参与全球分工合作,推进全球深入发展,开放型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形成稳定可预期的开放环境。我们现在点上受到打压很多,大概会成为常态。过去40年,我们和别人是互补的经济关系,我们都在不同的层面做,我们是互相有交换巨大的需求,都做大对两方有好处,现在挪到水平竞争的状态下,我们和别人从互补合作变成竞争合作,这个时候外部竞争关系基本面变了,所以对打压和贸易往来基本立足点发生了非常重要的改变。 我们越来越感到环境不是那么好,想方设法对我们进行打压,今后也可能是常态。特别是在最近一轮竞争中间,挑我们掐我们的投促企业,有的案例还有一点说道,有的案例几乎就是不讲理,穷凶极恶,这种情况每个企业如何变得在这个环境中间更适应,按照国际的要求更好一些,这也是自己去想的。无论再怎么样做,会对你打压基本愿望不会改变的。 大量的跨国来往中间,技术的流动其实是根本不可能减少的,从2018年12月以后,我们带来新的大的10亿美元以上的跨国投资项目,没有一个不是类似于全球首发的,最高匹配的企业或者是产品或者是厂房,按照中国现在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不带来**的,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机会,我们现在企业力量实在太强了。新的大量外资带来很多先进的技术。 中美在过去一年中间,互相贸易地位是在增加和增长的,中美互为**的贸易伙伴,他的**贸易伙伴是欧洲,面临这样的情况,一年以来一直是美国**的贸易合作伙伴,交易是非常活跃的。出乎意料的是,技术不会给我们,我们在疫情前8个月,技术贸易是下降的,下降了将近30%,28—29%,**保持正增长的就是中美之间的技术贸易,正增长了6%,那么多美国企业在中国,他们不进口吗?他不要专利不付费吗?根本是不可能的,想象不来把面上断流能断掉,这是双方的需求。我们企业很听政府的话,但是美国企业没那么听特朗普的话,不大能够管得住一个企业基本面的操作。找到问题的掐点。将来两种情况都会出现,一方面会不断地找机会,打压你的竞争力的企业最头部的企业,不要抱有幻想,你和他的竞争关系发生变化。基本面的交流也不会停,这是双方共同需要,这是各自的利益所在。 中美真的脱钩吗?在2016年以后,看上去脱钩了,中美贸易下降速度要快于美国自己对外贸易的下降速度,喇叭口渐行渐远,2018年之后,中美贸易的速度转正,美国贸易速度继续下降,钩又搭上了。2016年之后中美贸易速度下降比中国对外贸易下降速度要快,两边在脱,2018年之后,中美贸易转正,两个钩又搭上了,这是**的经济体,是博弈中间多元发力,走走停停,波动起伏,总体上这两个**的经济体互相之间的需求实在十分强劲,共同发展应该是大的趋势。 自主创新与全球合作并重:自主创新不是我们一定要自己做,而是不做肯定不行,我们企业最知道哪些地方可能会被卡脖子,哪些重大战略问题美国是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的,不会撒手的,我们一定要做好所谓被别人卡脖子的东西。从产业基本面上来讲,全球化中间大口径技术进出口是一个国家技术强盛的表现,而不是说我不进口就是技术强盛的表现,这是几十年前的想法。 我们挑了一个是最重要的行业就是ICT技术,拿印度进出口比重来讲,印度能力很强,出口很多,进口很少。美国既大量的出口ICT出口,大量从全球进口大量的ICT技术,一个国家的技术能力的强盛一定是大量进口也大量出口,自己有非常好的东西,从全球进口**的技术来匹配,才能生产出来全球**的产品。这应该是全球创新网络中间表现,不要力求对经济体进口量大了,全部自己来做,每个企业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新的开放体制:从政策性开放转向制度性开放,40年来,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中部、东北一块块做,产业也是一块块做,40年之后完全有能力变成相对规则稳定的开放,长期发展来讲是特别重要,走出去和外部的企业走进来长期投资一定要有长期稳定的预期才可以做到。这变成成熟经济体的表现。 深入研究高水平贸易规则的影响:最近非常好,政府明确表态,我们要加入到CPTPP,CPTPP就是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不仅涉及到关税的问题,还涉及到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劳务劳工保护等等要求,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在这个标准下的合规得有一轮新的产业技术包括政府政策的升级,如果不在这里面的话,一旦签成全球55%、60%的贸易在中间,涉及到我们需要的贸易,我们身在其外的话比较有难度,深入研究高水平贸易规则,带来的影响,也涉及到将来相对技术密集商品出口的问题,所以是双向的影响。我们已经明确表态要加入到CPTPP,还有一些高水平的贸易体系要统筹研究。 总结:中央提出新发展格局,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国情有三点变化,符合发展规律,作为大国靠那么大比例的出口带动是非常困难的;也符合时代的特点,一定是长期,既是战略,也是必然的趋势。 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是一个整体,这两句话是同重要,不可偏废的。 新发展格局的健康形成和高效运转,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才能够做到各自高效,然后匹配起来有一个高效的畅通运转机制。 这就是我对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中间的一点体会,也是长期研究一点体会,和各位分享,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财经活动网是专业的金融活动管理专家,专业服务于国内外投资者、创业者,执着品质与报道当下金融趋势;一站式的金融资讯、财经咨询、活动定制,尽在财经活动网。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财经活动网。 免责申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财经活动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财经活动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财经活动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财经活动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财经活动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财经活动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
文章分类:
活动报道
|